状态模式
意义:
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。对象看起来似乎修改了它的类。
优点:
- 封装了转换规则。
- 枚举可能的状态,在枚举状态之前需要确定状态种类。
- 将所有与某个状态有关的行为放到一个类中,并且可以方便地增加新的状态,只需要改变对象状态即可改变对象的行为。
- 允许状态转换逻辑与状态对象合成一体,而不是某一个巨大的条件语句块。
- 可以让多个环境对象共享一个状态对象,从而减少系统中对象的个数。
缺点:
- 状态模式的使用必然会增加系统类和对象的个数。
- 状态模式的结构与实现都较为复杂,如果使用不当将导致程序结构和代码的混乱。
- 状态模式对”开闭原则”的支持并不太好,对于可以切换状态的状态模式,增加新的状态类需要修改那些负责状态转换的源代码,否则无法切换到新增状态,而且修改某个状态类的行为也需修改对应类的源代码。
举例:
``` class Base(object): def executor(self, value): self.run(value)
class Low(Base): def init(self): self.name = “较低占用率状态”
def run(self, value):
print(f"当前:{self.name} 值:{value}")
print("无应急情况执行")
class Large(Base): def init(self): self.name = “较高占用率状态”
def run(self, value):
print(f"当前:{self.name} 值:{value}")
print("发送警报邮件")
class Statu(object): def init(self): self.value = 0.1 self.low = Low() self.large = Large() self.ststu = None
def monitor(self):
if self.value <0.5:
self.ststu = self.low
else:
self.ststu = self.large
self.ststu.executor(self.value)
if name == ‘main’: test = Statu() test.monitor() test.value = 0.9 test.monitor()
输出结果:
当前:较低占用率状态 值:0.1 无应急情况执行 当前:较高占用率状态 值:0.9 发送警报邮件 ```